【撰文/ Hunk Huang】

公眾廣播擴聲系統Public Address當中,如何確認系統能清楚的傳遞語音訊息,進而達成“公眾訊息傳遞廣播”的工作?以往我們會使用各種手法進行量測,對於建築聲學,我們會量測空間的殘響時間(Reverberation Time)RT60(60dB衰減)、RT30(30dB衰減);對於電子聲學,我們會量測頻率響應(Frequency Response)、量測聲壓級(SPL sound pressure level)。但是上述的數值並無法非常直觀的說明他是否能夠讓聽眾“懂了”,其間,原因來自於下列數項:
語音的強度之於現場環境噪音
傳輸通道的頻率響應
傳輸設備的非線性失真
背景噪聲強度對於擴聲內容的掩蓋
聲音再現設備的質量
到達聽眾區的揚聲器能量是否是直達能量?
迴聲(反射延遲> 100ms的)
空間殘響時間 (空間對於聲能量的吸收交互作用)
心理聲學效果(掩蔽效應)
人耳對於單字拼湊到語句的辨別能力
人耳對於過大聲壓的疲勞導致可懂度降低
語音特性與噪音的差別 (如我們對於母語的識別度高於非母語)

因此一種能綜合判斷廣播系統是否能傳遞“公眾訊息廣播”的量測技術便被視為一種課題而被研發。